北京城市副中心背后有何建造设计奥秘?

2019/02/20

京城中轴线全长7.8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如今,在天安门向东30公里的通州,一条新的轴线再次构成了一座新型城市的脊梁。那么,这一都一城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2019年1月10日晚,位于正义路2号的北京市人民政府牌匾摘下,并被移交北京市档案馆留存。此次摘牌代表着新中国成立后,拥有69年历史的北京市政府办公地址,正式告别北京市中心。

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事实上,2017年2月,在天安门向东30公里京杭大运河流域的通州、在一条平行于北京老城中轴线的南北轴线上、一座科学规划、崭新的宜居城市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这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

为什么要建立北京副中心?又为什么要选址在通州?

随着首都城市发展的日益加剧,北京逐渐患上了“大城市病”,资源禀赋已经到了临界点,2014年初,中国政府要求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并强调指出,首都规划务必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要贯通历史现状未来,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很快,国家就提出了要在通州建立“北京行政副中心”的概念。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朱小地:

通州,在北京的历史上就是水旱的码头,大运河北部航运的终点或者说最后的一个节点。天津、华北地区都和通州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历次建设规划中,通州被作为一个卫星城来考虑。所以,通州的地理位置和北京城市的一个距离,以及这些年来对通州的定位,都促成了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的这样一个选择。

2015年5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建筑师朱小地提出的北京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规划设计在众多的方案中获得肯定,被确定为实施方案。规划范围在北运河以北、减河以南、六环路以东方圆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主要是用于北京四大市级机关和委办局的集中办公地。


作为一名文化底蕴深厚、艺术学养全面的建筑师,朱小地对通州的地形地貌、水系资源、历史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进行了一番全面而综合的分析和思考。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国家又将“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定位变更为“城市副中心”,范围扩大到了155平方公里。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究竟有着怎样的资源优势?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的运河文化广场位于长安街东沿线长线,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京杭大运河、温榆河、通惠河、运潮减河、小中河等五条河在此汇集,形成了大运河北源头五河汇流的壮观景象。

通州是扼守京城东大门的要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在中国漕运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曾经是久负盛名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元明清时期,中国东南地区的百万漕粮、木材、瓷器等京城所需,都要经由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往通州,然后再转运进京。过去老北京曾经流传着一个说法:“北京城是漂来的”。当年乾隆皇帝也是在通州运河码头上船,开启南巡之旅的。

位于通州东南部的张家湾就是因航运而繁荣起来的运河码头之一,也是北京现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千年文化古镇,至今人们还能感受到古运河畔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气息。

在千百年的风云岁月中,通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孕育了通州历史的大运河文化,无疑有利于提升通州这个城市副中心的影响力与辐射力。

当人们正在为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寻找依据的时候,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瞬间又提升了通州的文化内涵。这里是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的路县故城遗址,经考证:这条不起眼的“土路”居然是2000多年前的汉代城池——潞城故城的城市“轴线”,更为有趣的是,这里正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所在地。

或许是历史的因缘巧合,或许是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们的敏锐觉知,此时,历史与今天在这里奇妙地风云际会,现实与梦想也将在这里扬帆起航。无疑,在通州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一个历史、现实和发展的选择。


随着对通州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入探究,和对建立城市副中心意义的再认识,朱小地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设计方案与通州区的整体规划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必须要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和建设千年城市的历史使命感来审视和看待北京城市副中心办公区的规划。

如何在这个6平方公里的行政办公区内进行谋篇布局?如何在这一都一城之间,将国家现阶段的发展需要与副中心的建设期望进行完美对接、完成这个承传历史、创造未来的千年大计呢?

更多精彩内容

640-9.1555322974500.jpeg
640-9.1555322974500.jpeg

敬请收看 CCTV4
《走遍中国》之《一都一城》

(亚洲版)
首播
2月20日22:00
重播
2月21日02:30
2月21日13:30

精彩不容错过!